瓦傑猜優寺介紹

泰國紅統府中,瓦傑猜優寺也是一座醒目的宗教重地,其乃二級皇家寺廟的地位見證了它的重要性。興建於泰國大城王朝時期(公元1350-1767年),瓦傑猜優寺的歷史脈絡非常深邃而悠久。最初它只是一間不起眼的普通寺廟,後來因阿贊多大師在此地修建了一尊巨大的佛像而享譽四方。

大師阿贊多為何選擇在此地建造巨佛,坊間流傳著一段感人故事。據說,大師的祖父與母親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此地度過,故為紀念先輩們的庇佑與恩情,阿贊多決意在此修建大佛。該佛像於佛歷2400-2409年期間建成,歷時九年,其以磚砌成,但最終因結構不穩而崩塌。之後阿贊多又重修大佛,不再鍍金,反而利用現代工法修建得更高,使得即使數裡之外也可遙望其壯觀姿態。

於佛歷2421年拉瑪五世時期,朱拉隆功大帝乘坐大船巡遊至此時,賜予重修寺廟的御旨,並命令重建大佛以示皇恩。由於石灰材料不堅固,導致早期大佛崩塌,因此重建時特地施工於鐵架結構,加強防護,大佛在佛歷2430年重建時完工,並結果冊名“瑪哈普拼”。這尊佛像之後成為當地人民心目中的“龍婆多”,同時瓦傑猜優寺也被升級為皇家寺廟,並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。

阿贊多崇迪佛的傳說也隨之在這座寺廟裡流傳。據當地長者言,這些崇迪佛像是於大佛聖殿建造時所發現,將崩塌佛像下埋藏的珍品重現世人眼前。共存兩個模板,分別為7層座壇及6層座壇。由阿贊多悉心保存,後經由住持布洛敦促下,部分佛像被重新珍藏於大佛像地下,而其他則分發給寺周村民,此後市面上也廣泛流傳。

至於這些崇迪佛的製作材料,自然更是大師阿贊多精選與心血之結晶。這些材料包括佛經粉、甘蔗水、特別花油,以及上百種珍貴花朵等,結合各種神聖成分,成就了這份佛教瑰寶。最終於佛歷2400至2405年間,崇迪佛得以開光,成為世人眼中無價的珍品。

除了瓦傑猜優寺之外,另有邦坤帕隆寺也發現部分此類崇迪佛,雖數量稀少,但同樣因崇迪佛表面獨特的氧化泥層引人注目。這些佛像的珍貴與神聖,無疑使之成為虔誠信眾與歷史文物愛好者的心靈寄託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
返回頂端